背景介绍:
楼主本科普通一本,机械专业,零基础,跨考社会学,失败告终
初试题目:
707 社会学原理
名词解释
社会资本、生物医学模式、传媒帝国主义、文化堕距、权威结构、社会流动、亚文化、印象管理
简答题
- 韦伯的社会行动的分类
- 初级社会群体特征及其社会功能
- 一个人是否参加体育运动的影响因素
- 企业犯罪形式
论述题
- 功能论兴起的社会和学术背景,主要学说,以及衰落原因
- 对恐婚恐育现象进行描述,从两个社会学视角进行分析
813 社会调查研究方法
名词解释
中介变量、混合研究方法、半开放型访谈、概率抽样、非参与型观察
简答题
- 问卷设计的基本原则
- 质性研究应当遵循的伦理道德
- 成功的焦点访谈小组应当达到的效果
- 假设检验的基本思路
论述题
(首先一小段背景描述,大概内容是研究生和本科生组团对一件事进行调查)
- 研究生与本科生的联合调查团的优势
- 作为队长,要如何设计访谈提纲
数据分析
- 给出了两次考试的μ(均值)和σ(标准差),求哪一次成绩比较好
- 给出n(样本大小)、μ(均值)、σ(标准差),要求95%置信度,求置信区间
- (给出表格数据,求以下东西)因子分析:可提取因子数量,旋转后因子方差贡献度,此次因子分析解释多少方差比例ANOVA:两个模型对因变量的解释力,(单个变量)对因变量的解释力,标准化回归方程,(表格中的某个变量)与因变量的关系
失败经验:
我刚开始有跨考社会学的念头大概是在2019年8月,但是我并没有从那时起就着手准备,因为还是很犹豫的,毕竟我和社会学本科生比少了四年的专业学习时间;
同时,我也担心着就业问题,看了许多前人的经验分享,认识到社会学专业的冷门和难就业程度。结果一直拖到6、7月份。
其实这时进行备考我觉得还是能考上的,但是我却选择了厦门大学:厦大听说自从2009年起就没有推荐书目了,考试内容也一直说的很模糊,范围太大。
但我抱着“年轻就要冲一冲”的心态,毅然朝着厦大社会学专业前进。结果就是失败,连国家线都没过。
所以,对于跨考生:
- 若不是对社会学抱有非常非常大的热情(有热情指对社会学的中外发展史、对各学派的主要代表人物及其学说有了解并能说出来、
- 对某几个人物有深入的了解和研究),建议不要报考,因为你比社会学本科生少了四年的专业学习,思维上也少了相应的专业训练。
- 就拿2021年考题来说,我问了一个以前厦大的学姐,照着大致的参考书目进行复习(其实就是09年的参考书目),按照学姐的经验,
- 大部分知识点都在参考书目上了,结果就是名词解释中前三个是书上没有的;简答题后两道书上没有;论述题根本就不知道要用什么理论什么学说哪个角度切入。如果给到社会学本科生,他们很可能一下子就写出来了;即使写的不咋地,但别人也会听说过那些名词、知道从哪个方向入手。
- 因为别人是在“学习”社会学而不是“备考”社会学,看的书比参考书目要多得多,老师也会引导他们用社会学角度分析问题,
- 这些能力恐怕很难在短时间内训练出来。
- 如果确定要跨考,除非自身在社会学方面有较大的才能(或所谓的天赋),如有过系统自学的经历、跟随过社会学系的老师(或同学)做项目,
- 或者学习能力特别强,否则建议报考有详细考纲、有参考书目、考试内容不太会超纲的学校,因为有了明确的考试范围,
- 就意味着备考方向就容易把握了,就能把考试内容分模块加入到备考规划当中了,上岸的概率就大了。
- 当然,也可能会出现“虽然超纲内容多但总体来说相对容易上岸“的情况,这方面我没了解过,大家要多收集信息对比分析。
- 想报考社会学系比较好的学校的跨考生,需要提前准备,至少至少用一年时间来备考。假设以6月份作为一般考生开始备考的时间点,
- 前半年需要在轻度学习政治、英语的情况下,进行专业书籍的阅读,要尽可能拓宽自己对社会学的了解和理解程度,
- 并看看一些社会学微信公众号、论坛、杂志等,了解如何对问题进行社会学分析。(最好是在大三或大二开始准备)
- 要注意,813社会调查研究方法是涉及数理统计的,有的学校(如中山大学)对于数理统计特别看重,会出现大量的计算题,
- 基础薄弱的需要提前补课。
- 再强调一次,尽管社会学近年来的热度有所上升,有的学校的社会学系招生人数上升,”社会学“一词在媒体中的出现次数也有所提高,
- 但是,社会学依旧是个冷门的专业,就业问题依然严峻。许多文职,专业要求上会写马克思、汉语言文学,”社会学“三个字似乎都没”哲学“出现的次数多(也可能是我看的职位不够多),所以,老生常谈了,如果不是家里的财力能够支持你去读社会学硕士,甚至博士,我建议慎重考虑。
- 自身学习能力不太强,但又想跨考社会学,不一定要只盯着社会学系排名靠前的学校。正所谓做事要量力而行,在能力范围内,
- 找出事情的最优解才是正确的思路。说到选择志愿,一般有几种思路:专业排名、城市、学校名声、导师。除去专业排名,
- 我们就可以从剩下的四个方面进行学校的选择。城市方面,可以选大城市,如北京,上海;学校名声,这就不用说了,但是要注意,
- 如果确定了以后想要工作的城市,那么可以选择那个城市里的知名学校,因为一般的,除非像清华北大这类全国闻名的大学,
- 大学的名声并不会跨省传播,离开学校所在省份找工作时,HR甚至不知道你的学校是一本还是二本;
- 导师方面,可以选择名声比较大的老师,这样你以后在研究资源上就会多一些,跟着导师甚至能接触到一些业内大佬,
- 也可以考虑研究领域与自身兴趣相同的老师。
- 当然,如果没能力没时间对第6点里提到的内容调查的那么详细,直接按照学校排名和难易程度来决定就好了。
- 我当时备考时,注意到有人说北京工业大学的社会学性价比比较高,招的人多(统招人数可能有30多个),
- 又是北京地区的大学。所以在备考期间可以留意一下这方面的信息。但是,不能在确定学校上浪费太多时间,跨考生的时间是非常宝贵的。
- 【非恰饭】推荐公众号:momo社会学考研,里面有许多关于择校、社会学考点等的信息,B站上也有账号,有讲如何进行备考。
- 关于兴趣与考研专业,我觉得如果进行理性判断后发现自己考不上,但又很感兴趣,可以在空闲时间自行学习社会学。
- 如果发现考不上之后就放弃社会学了,我觉得只是叶公好龙,若是真兴趣,就应该坚持,社会学并不是只有考上了才能学到,
- 社会学就在身边,最关键的,我觉得要懂得用社会学知识和思维来分析问题。
- 关于学校排名,可以参考第四轮学科评估排名(可能第五轮的结果也快要出来了)。仅仅作为参考!